茶叶品种根据它们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类:有性的和无性的。通过有性渠道(种子)繁殖的品种称为有性品种,简称有性品种。无性繁殖的品种(扦插等)。)被称为克隆品种,简称克隆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无性系品种常被称为无性系改良品种。有性系品种幼苗的主根因种子繁殖而明显,为直根系。种群中植物的特征是混杂和不均匀的。无性系品种一般采用短穗扦插繁殖,群体中每种植物的性状一致。短穗扦插苗没有根,是须根,根颈上有短穗疤痕,容易识别。克隆品种的优良特性可以代代相传,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良、芽叶嫩度强、萌发整齐、芽叶形状、大小和内在质量一致、采摘加工方便等特点。因此,无性系品种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例如,起源于福建福鼎县的福鼎大白茶,尽管已经种植了100多年,但仍然是广大茶区流行的良种之一。
茶树品种是在特定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培育的。在一个地区起源或培育的品种被引入其他地区并进行栽培,然后根据其适应性分为适应性品种和非适应性品种。所谓适应性是指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无霜期、降水量、土壤酸度等自然条件的要求。该品种的适应性可根据茶树品种在引种栽培区的生长潜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进行鉴定。某品种茶树在引种栽培区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芽叶嫩度强,产量高,茶叶品质优良,综合表现与原地一致,表明该品种在该地区适应性强。茶树品种根据抗逆性分为五类:弱抗逆性、弱抗逆性、强抗逆性、强抗逆性和高抗逆性。所谓抗逆性是指茶树对寒冷、干旱、疾病和昆虫等不利环境因素的耐受性或抗性。一般根据上述不利环境因素下不同品种茶叶的损伤程度,结合枝条的损伤情况,采用抗性评分和分级方法进行鉴定。茶树品种根据发芽期可分为四种类型:超早型、早型、中型和晚型。通过观察越冬腋芽的萌发过程,确定了茶树品种的萌发期。越冬芽的萌发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物候期:鱼叶期、一叶期、二叶期和三叶期。
一般来说,一个品种20%的腋芽达到某一物候期的日期就是该品种达到该物候期的日期。发芽期观察需重复三年,以福鼎大白茶品种为对照。观察茶树品种发芽期有两种方法:目测法和标记法。视觉观察方法是根据经验估算的。该标记方法选择5-10株茶树,每株选择5-10个腋芽进行标记观察,确定发芽期。在相同条件下,发芽早于5天的福鼎大白茶品种属于超早型,发芽早于4天的品种属于早型,发芽晚于5天的品种属于中型,发芽晚于5天的品种属于晚型。茶树品种根据成熟叶片的大小可分为四种类型:大叶片品种、大叶片品种、中叶片品种和小叶片品种。通过测量叶面积(叶长×叶宽×0.7)来比较叶的大小。70cm2以上的叶面积为大叶品种,40-69 cm2之间的叶面积为大叶品种,21-39 cm2之间的叶面积为中叶品种,20cm2以下的叶面积为小叶品种。茶叶品种根据产量可分为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产量鉴定应在相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鲜叶应按采摘标准采摘,记录产量,经三年重复记录后计算平均值。单位面积产量也可以通过鲜叶产量除以4转化为干茶产量。在计算产量时,绿茶品种或红茶品种将根据一芽两叶或三叶的标准采摘鲜叶,乌龙茶品种将根据新芽生长到3-5叶,当大约70%的顶叶形成开放面时,采摘成对的叶将记录产量。茶叶品种根据其茶叶适宜性可分为四种类型:绿茶品种、红茶品种、红绿茶和乌龙茶品种,其中绿茶品种可分为仙好型绿茶品种和少昊型龙井型平板绿茶品种。所谓茶叶适宜性是指限制茶叶品质的内在品种,即哪种或哪种优质茶叶最适合茶叶品种的特性。茶树品种的适应性简称适应性。它可以通过观察芽和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来间接评价,这在茶树品种育种的早期阶段尤为常见。物理特性是指脂肪和脂肪的特性和条件、大小、叶片颜色、叶片质量、叶片厚度、柔软度、嫩度、绒毛等。茶树新芽上的芽和叶,与成品茶的外观质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叶小、叶厚、叶软嫩、色泽绿、绒毛多的品种可制成毛峰、毛尖、银亚等名茶等优良品种的绿茶。这很容易塑造出“白浩披着皮毛,裹着银子”的外观品质特征。对于嫩芽叶纤细、黄绿色或浅绿色叶、绒毛少或少的品种,如著名的龙井茶等绒毛少或没有的扁龙井茶,容易形成外观平整光滑、酥脆锐利、色泽绿绿、体表无绒毛的品质风格。然而,由叶大、节间长、芽头饱满、芽叶黄绿色、绒毛多、叶肿、叶软、叶薄的品种生产的红茶品质较好。化学特征是指芽和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它们是茶叶色泽和香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化学特性测定:鲜叶一般按一芽三叶标准采集,100℃蒸3分钟,80℃干燥,制成蒸绿茶样品,然后研磨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定。虽然茶树品种的化学特性受种植区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很大,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品种之间的化学特性差异仍然明显。
一般来说,由茶多酚含量高、茶多酚与氨基酸比例大(简称酚氨比)的品种生产的红茶品质优良。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适宜含量(约16% ~ 24%)和酚氨比小的品种品质优良。例如,黔梅419品种,蒸绿茶含有36.03%的茶多酚,1.4%的氨基酸和25.7%的酚氨比。红茶汤色泽红亮,香气浓郁,口感浓郁,但制得的绿茶味道浓郁苦涩,表明黔梅419是适合红茶的优良品种。福鼎大白茶引入湄潭后,春夏蒸绿茶平均含茶多酚25.3%,氨基酸1.89%,酚氨比13.4%。制得的多好绿茶形态绿绿,栗香持久,但口感较淡,说明福鼎大白茶是一种适合制作展示的多好绿茶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中,茶叶品种的适应性通常由感官评价来决定,感官评价是用同一品种的鲜叶制作不同类型的茶叶。感官评价和质量评价采用评分和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准确称取3克茶叶样品,倒入评估杯中,然后倒入约150毫升沸水,浸泡5分钟,开始评估。根据五因素评价法,茶叶的质量按形状、汤色、香气、味道和叶底逐项按百分位系统分级,并附有相应的评价。最后,根据形状、汤色、香味、味道和叶底的质量权重计算总分。名优茶的总分是根据形状的30%、汤色的10%、香气的25%、滋味的25%和叶底的10%的质量权重计算的。
分数可以直接反映品种的质量,即一个品种对某一种茶的适宜性,而相应的评价可以描述不同品种茶的质量特征。由于不同类型茶叶的质量要求不同,各品种的内在适应性制约着茶叶的质量,不同品种之间的适应性差异很大,适合制作绿茶的品种可能不适合制作红茶,适合制作露地绿茶的品种不适合制作小毫型龙井平绿茶。因此,茶树品种的适应性应作为生产的关键指标之一。只有选择适应性强的茶叶品种,才能生产出相应的优质茶叶产品。茶叶品种可根据批准的部门分为国家品种和省级品种。新育成的品种只有在发芽期、抗逆性、产量、适应性等鉴定后,经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才能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以下是国家茶叶品种审定标准的摘录,以便对国家茶叶品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三个标准,其中一个可以被批准为国家茶叶品种。(1)区域试生产比对照品种增加10%,经统计分析达到显著水平;(2)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质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3)有些性状突出,具有特殊的利用价值。产量和质量与对照品种相当。
茶奥网精选文章《茶树品种的分类和鉴定》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wang.com/1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