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

区域试验是作物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品种鉴定的重要依据。综述了国内外作物区域试验的现状和茶树区域试验的研究成果,并根据茶树育种现状提出了今后茶树育种和区域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农作物;茶树;区域测试;育种

1植物品种区域试验

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研究现状是品种育种和繁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品种审定的基础。通过区域试验,不仅可以识别和评价品种,还可以确定良种的区域适应性范围,加快良种推广。区域试验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世界各国政府和种子公司都非常重视新品种的选择、鉴定和登记。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新品种实行自愿登记制度。政府没有对新品种的试验和示范提出任何强制性要求,只是加强了立法和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在美国有两种类型的区域测试。首先,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由各子公司自己进行。所有子公司都非常重视新品种的培育。为了获得本公司品种与其他公司品种比较的试验结果,将品种送至国家种子试验站,由国家种子试验站负责安排各公司的品种比较试验。考试科目通常是州立大学。第二,美国农业部和州农业实验站联合对公共育种机构育种者培育的品种进行区域品种试验。试验内容分别为产量、适应性、成熟度和抗病性。例如,美国的大豆新品种在注册、保护和推广前需要经过品种准备测试和正式测试。准备测试应在不同状态的八个或更多点进行,并重复两次。常规测试需要重复两到四次。只有一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和综合性状优于同类品种才能推广。澳大利亚还通过标准化和科学的系统识别和评估新品种。只有当新品种的生产和推广价值超过现有同类品种时,才能进行登记。日本在1982年之前也实施了新的品种注册制度。1982年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后,注册和保护相结合。在获得保护权之前,必须对新品种进行DUS测试(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目前,日本已经制定了300多个品种测试指南,作为审查员审查和批准新品种的标准。欧洲联盟还实施了新的品种登记制度。只有登记新品种,才能进行种子生产、销售和推广。为了给用户提供优良品种和新品种性状数据的完整信息,新品种必须通过品种区域试验。欧盟有两种测试新品种的方法:DUS和VCU。VCU(相当于国内品种的区域试验)根据作物品种的生态区域安排试验点。每组作物测试10-15和40-50个测试点2-3年,评价新品种的综合抗性和品质,如产量、抗倒伏性、抗虫性、抗逆性等。这两个DUS试验场已经连续运行了两年。如果其中一个没有通过DUS试验,DUS试验就失败了,新品种就不能注册和保护。例如,德国在申请新品种注册时需要进行区域试验和DUS试验,只有两者都合格才能推广。法国有12个国家品种测试点。每年,100种作物中的2500个品种参加试验。其中约有1,000人申请注册,只有200人获得注册保护。

中国幅员辽阔,生态类型丰富,农作物种类繁多。区域适应性测试尤其重要。20世纪50年代,农作物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和验证相继进行。到1970年代初,主要作物品种的区域试验和验证组织已经建立,国家和省级品种区域试验系统和品种验证委员会已经成立。1982年,《农作物品种审定试行条例》颁布,规定申请品种审定的条件为:2-3年以上区域试验和1-2年生产试验的结果,农艺性状好,性能稳定,产量等于或高于当地同类品种的10%。1989年颁布的《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试行)规定,国家品种申请人必须参加国家区域作物试验和生产试验。几个试验点连续两年表现良好,通过了l~2省省级品种审定。1997年,农业部修订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放宽了申请国家品种审定的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完成国家区域试验和综合性能良好的生产试验,近2年内获得2个省的批准和1个省的批准),改进了区域试验方法。农业部已正式授权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和管理全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997年,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逐步修订了水稻、小麦、玉米和棉花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了品种试验、品种评价、各种作物品种分析方法、抗性鉴定项目和标准,大大加快了国家作物品种科学、规范、公平区域试验和审定的步伐。2000年发布了《种子法》。为了实施《种子法》,农业部于2001年发布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方法》,规定国家或省必须批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油菜和马铃薯。这种品种审定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明确了申请品种审定的条件:人工育种和改良,与现有品种明显不同,遗传特征相对稳定,形态特征与生物学一致,名称适当。从1970年到1990年初,试验现场人员不稳定、试验规模缩小、试验质量下降、组织管理不清、评价体系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区域试验工作。“七五”期间,国家投资建设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基地和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五大作物168个国家区域试验基地。农业部于1995年实施了“种子工程”。全国开始新品种大规模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新品种跨省大规模示范推广。1995年至1997年,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分布了300至500个新品种。每年安排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新品种约200个,其中23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一大批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据统计,从1949年到1998年,共培育了40多种作物和5000多个新品种(组合)。

2中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现状

中国茶叶品种的审批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农业部成立了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1984年,30个地方品种首次被确定为国家良种,1987年,22个入选品种被确定为国家良种。为了使茶树品种审定更加科学,中国于1988年进行了第一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根据国家茶叶生产区划,全国共进行了10次域试验,进一步规范了茶树品种审定,茶树品种审定正式纳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范围。1994年,完成第一轮区域试验的品种审定,24个品种成为国家级良种。第二轮全国区域试验始于1996年,第二轮区域试验的品种于2001年得到审查和批准。十八个品种成为国家良种。中国新《种子法》实施后,茶树不在强制审批范围内,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被取消。然而,为了避免茶叶新品种盲目推广给茶农和茶叶企业造成损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3年组织成立了国家茶叶品种鉴定委员会,在自愿育种的前提下开展国家茶叶品种区域试验和品种鉴定,以促进我国良种茶的健康发展。2004年,国家茶树品种鉴定委员会组织了45个品种参加第三轮国家茶树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新品种完成第三轮区域试验鉴定,共有26个品种通过鉴定。第四轮地区测试也始于2008年。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共有123个国家茶树品种获得批准(认定和鉴定),其中包17个无性系和106个无性系(93个无性系)。省级批准的茶树品种有150个(含台湾省),其中无性系130个。虽然已经培育了这么多品种,但目前单个良种推广面积不大,有些品种已经被搁置。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现有茶树新品种质量优势不突出,适合茶叶生产的茶树良种不多,跟不上市场需求造成的。在国内外茶叶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市场需求向多元化发展,品种需求也相应呈现多元化。因此,新品种的选择也是茶叶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参加必要的区域适应性试验,新育成的品种才能避免盲目推广带来的危害。

3展望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的发展,低碳理念的提出,产品开发的多样化,茶叶功能成分的使用,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多元文化和保健意识的提高,根据不同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群体开发不同类型的茶叶产品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将是未来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调整育种目标是今后茶树育种工作中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为了使茶树育种更好地适应茶业的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应用技术的自主发展。目前,茶树育种领域有强调理论研究而不是技术自主开发的趋势。例如,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中,我们应该针对该产业领域未来的技术要求,如基因克隆及其与重要茶树性状密切相关的应用。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阐明茶树品种品质、抗性和产量形成的原理,开发相应的技术提高品质、抗性和产量,缩短茶树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茶树育种

茶奥网精选文章《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研究进展与思考》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wang.com/23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主编的头像主编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文章投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