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是一家生产和销售0.10-5.9万片树叶的大型企业,2008年种植面积为166.67万公顷,居世界第一。自1994年以来,茶叶产量和贸易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见图1和图2)。茶叶产量从1994年的588,500吨增加到2008年的12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5.54%。出口从1994年的179,700吨增加到2008年的297,000吨,年均增长率为3.80%。出口从1994年的2.9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8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54%。不难看出,茶叶出口增长率低于生产增长率,但两者都低于出口增长率。然而,中国茶叶出口面临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生产规模小、竞争无序等问题。因此,通过定量指标客观分析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茶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国内学者也越来越多地研究茶叶。Horire (2000)分析了中国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就如何提高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出了建议。蒋韩春等人(2004)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中国茶叶出口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了提高中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许永美等人(2006)通过引入虚拟变量研究了国外技术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壁垒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最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许永美(2006)利用国际市场份额、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对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但其数据仅限于2000-2003年,时间跨度小,无法从更长时间内分析中国茶叶竞争力。

李道河等人(2007)利用合作市场模型和区域资本协定指数对中国茶叶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茶叶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其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相应政策建议。许永美等人(2007年)利用LA-AIS模型对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进行了实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价格竞争力高于斯里兰卡以外的其他国家。沈左敏等人(2007)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有:茶叶出口管理体制落后,主要出口经营者素质不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平均价格低。茶叶生产和出口规模小,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并提出相关对策。许权国等人(2007)通过巴拉萨比较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茶叶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运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理论,分析了竞争力差距产生的原因。同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提高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苏柱成等人(2008)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是否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茶叶进出口量的变化不会带来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相反,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将导致中国茶叶进出口量的变化。鲍建华等人(2006)运用波特钻石理论分析了安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四个要素,并提出了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相关措施。Leap Wei Wei等人(2007)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贸易竞争指数法和指示性比较优势法,结合国际市场份额指数,对浙江省贸易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

2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

为了定量分析中国茶叶的竞争力,以准确反映竞争力水平和变化趋势,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利用粮农组织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运用市场份额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和巴拉萨指数来衡量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

2.1国际市场份额(MS)国际市场

份额是指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在该产品的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例,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MSij代表国家ij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西吉说,国家一,国家j,生产了31元的产品。Xuj表示世界J产品的总出口量。

从图3和表1可以看出,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2005年达到最高14.66%。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在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除了1996年和2005年,斯里兰卡一直处于第一位。中国和印度的市场份额交替上升。除了1997 ~ 2000年,当时中国排名第四,中国排名第三。五大出口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平均达到68.63%,印度尼西亚一直名列第五。

2.2贸易竞争力指数(TCI)贸易竞争力指数(TCI),又称贸易竞争力指数或贸易专业化系数,是指一国某一产品净出口量与该商品总贸易量的比率。它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判断一个国家在产品上是否具有国际竞争优势。

其中TCij为贸易竞争力指数;西吉说,j产品从第一国家出口;Mij表示从第一国家进口j类产品的数量;TCij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如果TCij0表明该国产品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TCij越接近1,这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就越强。相反,0表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越接近-1,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弱。TCij=0表示该国的初级商品竞争优势处于平均水平。

从图4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8年,中国茶叶贸易竞争力指数为正,平均为0.9186,接近1。这表明中国是茶叶净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技术合作指数从1990年到2000年波动,但每年都在0.91以上。从2001年到2006年,该指数下降,这可能与绿色壁垒对世界茶叶出口的影响有关。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茶叶技术合作指数已经回到0.9以上,2007年达到了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值0.96。

2.3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巴拉萨(RCA)是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出口量与其总出口量之比,以及该产品的世界出口量与其总出口量之比。

在上式中,RCAij是balassa西吉说,j产品从第一国家出口;Xit代表所有j国产品的出口;许杰说,世界J产品的出口;Xut代表世界上所有产品的出口;一般认为,如果RCAij=2.5,它将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如果1.25≤RCAij25,则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Q8≤RCAij1.25,则竞争适度;如果RCAijQ8,它的竞争力较弱。

从图5可以看出,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中国茶叶的平均消费价格呈下降趋势。在2005年之前,它总是超过2.5,这表明它有很强的竞争力。2005年降至2.33,属于强竞争力的范畴。总的来说,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呈下降趋势。

3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上述三个指标的测量结果,可以发现,总体而言,中国茶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说,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份额基本处于前四位,国际市场份额稳步上升。虽然贸易竞争力指数在前几年逐渐下降,但在过去两年中又开始上升,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巴拉萨表示,中国茶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对责任的竞争呈现下降趋势。虽然随着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中国茶叶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然而,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面临一些制约因素:“首先,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了茶叶的出口.近年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断完善农药残留标准:欧盟新的食品农药残留标准自2008年7月29日起正式实施,其中包括二溴乙烷、二嗪磷、滴丁酸、氟氯氰菊酯和敌敌畏等5项农药残留标准,这些标准得到了更加严格的控制,同时新增了170项与茶叶生产密切相关的新农药残留标准。从2009年5月起,日本将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其中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将发生重大变化,农药残留限量从83毫克增至约144毫克,超出限量的农药残留总量为0.01毫克/千克。茶叶进口国农业残留物标准的频繁变化无疑增加了茶叶出口的难度。

第二,茶叶企业规模小,缺乏品牌意识。目前,中国有166.67万hm2。茶园、茶叶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大多是分散经营,尚未形成大规模生产,缺乏品牌意识。中国有着茶叶年的悠久历史。有数百种名茶和名优茶,但很少有国际知名品牌。与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茶叶科技投入不足,缺乏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

第三,市场竞争的压力日益增大。中国拥有全球23%的茶叶品种,但从1995年到2005年,国际市场份额平均只有11.6%。事实上,随着2006年中国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放开和茶叶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取消,更多的企业参与了茶叶出口,但茶叶出口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同时,中国茶叶不仅面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知名品牌的竞争压力,还面临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鉴于上述结论和分析,笔者认为应采取必要的对策来扭转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下降趋势。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措施:

第一,增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随着各国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有机茶和高档茶的消费比例将会继续增加。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茶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仅可以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也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由之路。同时,要加强宣传监督,通过宣传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加强茶叶中农业残留的监测。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

第二,走茶叶产业化之路。企业规模小影响了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和整个行业效益的提高。中国还没有一家能够在茶叶生产、供应和营销的各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企业。因此,国家应制定明确的茶叶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茶叶生产的支持力度,走产业化道路,形成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机制,这是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增强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茶奥网精选文章《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wang.com/23709.html

(4)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主编的头像主编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8月28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文章投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