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发展史纲| 茶文化

中国茶道发展史纲| 茶文化

茶道是一门以精神修养为原则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仪式和饮茶实践的统一。茶道包括四个要素:茶艺、茶道、茶环境和茶道的培育。所谓茶艺,是指准备器皿、挑水、取火、等汤、学茶的一套技巧。所谓茶道是指茶道活动中的礼仪和规则。所谓茶叶环境是指茶叶活动的场所、环境和所谓的实践。它指的是利用茶的活动来陶冶情操、陶冶品格和实现道德操守。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的规律、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万物的本质或起源。道,有儒家和道家的方式,有佛教的方式和不同的方式。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来,中国文化趋向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同时信奉佛教和道教。即使道士和佛教徒移民,他们也经常绕过儒释道。传播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禅宗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宋元明清时期佛教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宋明的新懦弱学融合了道教和佛教,有所谓的“朱子道和鲁子禅”。金元道教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强烈主张“三教合一”。他的诗说:“三大宗教一直是一个祖先;三大宗教一直是一家人;两种宗教的外观没有区别”。

茶道是什么?可能是懦夫的方式。它可能是道教、道教、禅宗和佛教的发源地,并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的方式是融合不同的学校。总而言之,修道的理想追求是保持健康,愉悦心情,培养品格,证明道德。证明道是修行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道的证明是天人合一,也就是心就是道,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同在,中庸之道极其光明,无为而治。

纵观中国饮茶的历史,有四种饮茶方法:煮、炸、点、泡。泡茶方法包括煎茶、点茶和泡茶。根据茶艺,中国的茶道有三种形式:炒茶道、点茶道和茶道。

茶道是腐蚀性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伴随着饮茶的普及和茶道的完善。饮茶在唐代以前并不常见。虽然在东晋时期茶艺尚有雏形(见杜宇《荈赋》),但还远远不够完善。晋宋至盛唐是中国茶道的酝酿时期。

中唐以后,中国人喝茶“几乎成了一种习俗”,形成了“多喝一屋”和“从中土开始,流过长城”。鲁豫写于唐代苏代时期,为中国茶道奠定了基础。通过焦冉、昌熊波等人的实践、打磨和完善,形成了“煎茶仪式”。北宋时期,蔡襄写了《茶经》,赵霁写了《茶录》,形成了“茶道”。明朝中叶,张远写了《大观茶论》,许次纾写了《茶录》,标志着“茶道”的诞生。

中国古代没有关于茶道的专著。茶道的内容分散在各种茶书、茶诗和茶画中。以下是笔者从古代茶经和茶诗中发现的中国茶道形成和发展的脉络。

茶奥网精选文章《中国茶道发展史纲| 茶文化》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wang.com/42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主编的头像主编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0年6月16日 上午10:29
下一篇 2020年6月16日 上午10:5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文章投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