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跨出国门要打“文化”牌.pdf

英国《金融时报》在2009年10月10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没有名牌的茶叶大国》。据说在国内外,中国茶叶品牌很难与外国竞争者竞争。即使在中国,联合利华立顿品牌的市场份额也比其当地竞争对手高出三倍,因此“根火柴中的7万个中国家庭不值一杯‘立顿’茶”的说法在媒体上广为流传。此外,本文还认为,中国茶业的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肯尼亚和印度等经济明显落后的国家。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售价也低于印度和斯里兰卡。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平均售价仅为每公斤2美元,而印度茶叶的平均售价为2.7美元,斯里兰卡备受推崇的茶叶的平均售价为3.4美元。这似乎意味着中国的茶产业应该走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发展道路。然而,尽管中国茶叶出口商需要学习世界各国在质量控制方面的所有有益经验,但这条道路对中国整体来说可行吗?答案是“不”!

为什么?首先,这种观点所基于的一些基础是站不住脚的。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将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的整体价格和质量与国际市场的平均销售价格进行比较本身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方法错误地假设一个国家的国内主导产业与其他国家的出口导向产业相同,平均出口价格等于整体平均销售价格。自从一百多年前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茶业开始以出口为导向以来,茶叶产量仍然主要出口。国内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与出口茶叶大致相同,因此国际市场的平均售价与整体平均售价基本相同。然而,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故乡。中国的茶产业通常以国内需求为导向,其大部分产出供国内消费。此外,从中国出口的茶叶和在中国销售的茶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大多数出口茶是按照目前主导海外市场的欧洲风味制作的,而在中国销售的茶主要是按照中国传统风味制作的。由于最能欣赏茶文化的绝大多数消费者都集中在中国,所以高档茶卖得越多,在中国就越集中。相应地,中国的茶叶出口是中国生产的茶叶中相对较低等级的部分。中国茶叶出口的平均售价远低于整个中国茶叶行业的平均售价。

在中国,仅仅人与土地的关系就足以决定大规模单一茶园的产业管理模式在大多数地方都行不通。总的来说,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居世界第120位。中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占有美国不到1%的耕地,而其每单位耕地的农业劳动力份额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多倍,是美国的100多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接受英国殖民者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对印度、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人民的做法吗?

在紧张的人地关系和西方文化主导国际市场的情况下,中国农产品应增强国际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类似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由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于出口劳动力,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等于进口土地;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和增加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来实现国际分工的好处。然而,这种类似于加工贸易的模式与加工贸易收入一样低。对于我们无法控制定价权和引导消费趋势的商品,我们不妨暂时满足于这种模式:的低收入。然而,对于能够控制定价权和引导消费趋势的商品来说,这种低收入模式是不可容忍的。我们可以通过引导他们的消费趋势来充分获得收入的最大份额,茶叶是中国向这种良性循环模式出口的最有潜力的产品之一。因为中国有许多名茶,其质量无法与“立顿”一代快餐茶相比。如果龙井茶、冷冻乌龙茶和普洱茶的生产要模仿立顿,那就等于将“范思哲”降低到与“真维斯”相同的水平。甚至一些按照西方口味成功制造并以工业化模式运作的茶叶产品也有极高的价格。当我把它们喝进嘴里的时候,我觉得味道还不如价格低得多的旧配方“文化大革命砖”。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如此荒谬的发展道路?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广到全世界,让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从饮茶习俗在中国消费,去欣赏和追求中国茶味的微妙之处,我们不仅可以从有限的农业用地中获得最大的利润,而且可以将越来越多的海外农业用地开发成我们的原材料供应地。

茶奥网精选文章《中国茶叶跨出国门要打“文化”牌.pdf》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奥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aaowang.com/237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主编的头像主编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2年8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文章投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